首页 > 网络 >

80岁杨本芬:长达60年的婚姻缺乏情趣,丈夫忠诚正直却缺乏精神共鸣

发布时间:2023-09-22 13:29:55来源:网络转载

杨本芬是这本书的作者,她一生从未从事过关于文字的工作,却能在80岁时,成为畅销书作家。

灵感来源于生活,杨本芬这一生,总是被亏待,也从未得到过爱情,或许正是因为这特殊的经历,让杨本芬手中的笔开出了花。

灰烬中的花

2001年,退休的杨本芬和丈夫吕嵩天从江西宜春搬到了南京,他们的二女儿章红因为要上班,请求二老帮忙来这里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外孙女。

不巧的是,杨本芬刚到南京,就收到了母亲生病的消息。她焦急的赶回老家湖南,见了母亲最后一面。

杨本芬的母亲在临死之前,眼睛睁的特别大,一直恋恋不舍的看着她和其他的几个兄弟姐妹,杨本芬知道,这是母亲不放心他们。

母亲死后,杨本芬伤心欲绝,每每想到母亲就痛哭一场,她的眼泪,估计在那段时间里流干了。

为了缓解痛苦,杨本芬开始通过阅读来转移注意力,她无意间读到了土家野夫的书,看到野夫怀念母亲的句子,就潸然泪下。

杨本芬突然有一个念头,她也要为自己的母亲写一本书,这样她的母亲来人生一趟,才算没有白活。

于是《秋园》就在她的构思中诞生了,当她开始写书时,只有她的女儿章红支持,杨本芬的创作,是顶着压力开始的。

在女儿家中仅4平方米的厨房里,放着一张桌子,这里就是杨本芬的办公桌。杨本芬每天忙着做家务,还要做饭,经常是锅里炖着肉,煮着粥,她则利用这点空闲时间奋笔疾书。

《秋园》的出现,让众多的女性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出版,也让杨本芬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各大媒体的深入采访,人们得知了更多关于秋园和杨本芬身上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女性,总是有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杨本芬在女儿的陪同下,接受着记者的采访,她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那是比《秋园》更加铭心刻骨的故事,那是属于她的故事。

杨本芬出生于1940年,她的父亲是个斯斯文文的人,还被当地的乡绅选做乡长,而母亲则是在洛阳城里长大的姑娘。

杨本芬的父母很是恩爱,因此杨本芬对于爱情,总是憧憬的。但他的父亲后来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干不了重活,因此家里的顶梁柱就只有她和母亲。

因为要养家,杨本芬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他的父亲因为这件事一直很愧疚。在10岁这一年,杨本芬终于有了读书的机会。

走在上学的路上,杨本芬蹦蹦跳跳,她从未这么开心过,她也从未想过,自己要上学了,她一直重复着“上学真好呀”这句话。

小学毕业之后,杨本芬加入了共青团,为了挣工分,给家里挣口粮,杨本芬只能牺牲读书的时间。

后来杨本芬的母亲怕耽误女儿,愣是将她赶回了学校,让她继续读书,去考学校。多年以后,杨本芬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总会说:“我的母亲是个伟大的人”。

为了让自己读书,母亲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担,杨本芬为了不让母亲失望,拼命的读书,最后考上了岳阳工业学校。

在那个年代,杨本芬所在的地方,就出了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就是她自己。

杨本芬学习好,而且爱读书,一有时间就埋头苦读,学校里就属她成绩最好。因为学的是化工,需要长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虽然辛苦,但杨本芬高兴极了。

命运的转折点

然而命运就是跌宕起伏的,在临近毕业时,岳阳工业学校突然停办了,他们那一届学生都要返回原籍,并且无法拿到毕业证。

杨本芬只觉得五雷轰顶,头顶乌云密布,她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的父亲曾经是乡长,后来被人刻意打成了旧官吏,因此杨本芬将会被下放到农村。

就在杨本芬绝望的时候,她的发小找到了她,并且将她带到江西宜春。在这里,杨本芬遇到了自己后来的先生吕嵩天。

杨本芬对记者说:“他长得很潇洒,有一见钟情,他对我也蛮喜欢”。后来杨本芬在朋友的劝说下,和吕嵩天结了婚,这样才免去了被下放到农村的命运。

(责编: zifu)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