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文 > 头条 >

《色·戒》电影,汤唯因床戏尺度太大遭封杀,转战韩国电影市场

发布时间:2023-07-16 16:45:35来源:网络转载

电影《色·戒》是以张爱玲的同名作品为基础,由李安执导的电影,是一部颇具商业和艺术性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历史题材是2O世纪40年代的老上海,当时有一批进步青年,为了暗算汪伪党叛徒易君臣,利用王佳芝作引子,实施“美人计”,但眼看就要得手,王佳芝泄密,使得这次阴谋落空,不少年轻人因此丧命。

本片借鉴了张爱玲的原作的故事架构,运用了电影的技巧,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形象塑造。

并着重通过形象来呈现出书中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充分展现了书中人物的复杂性,社会的冷漠和伪善,还有他们在爱情和任务交织中的心灵斗争。

影像化的人物塑造

这部电影在刻画人物时,尽可能地遵循着张爱玲的原著,同时也按照电影中的图像特征,对一些角色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比如,书中的男主角易先生就是这么写的:“矮小,穿着灰色西装,生得苍白清秀,前面头发微秃,褪出一只奇长的花尖;鼻子长长的,有点‘鼠相’。”

这和电影中梁朝伟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爱玲对于这一角色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一是认为他是一个间谍,应该受到人们的鄙视;但是,从情感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值得接受和喜欢的人。

李安很好的抓住了张爱玲的这一点,他选择了梁朝伟作为男一号,并将他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吸引人。

他优雅、缜密、阴沉、残忍、神秘、迷人、深藏不露,用这种方法刻画出来的他,不仅保留了电影原本固有的精神气质,还让电影从美学上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快感,同时也为王佳芝最终的情感缺失做了良好的准备。

王佳芝是这部电影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也是张爱玲花了很长时间才塑造出来的,因为王佳芝的性格比较外向,这给这部电影的改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这一点,李安做的很好。

首先,在选角方面,汤唯虽然有着一张更经典的面孔,而且她的身材不如张爱玲的王佳芝那么丰腴,但她更适合中国女性在潜移默化之下的审美观。

因此电影里的王佳芝,并不是那么的漂亮,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她深情而克制的眼神,让她有一种想要说些什么的冲动,却又不敢说出来,这很符合张爱玲在小说里的角色。

她的眉毛又高又细,发脚也参差不齐,秀气的六角,画着浅浅的妆容,涂得亮汪汪的双唇,浓密的头发,披散在肩上。

穿着件半寸高的、圆衣领的像洋服一样的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领口别一只胸针,搭配一枚“纽扣”耳环,与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一模一样,让人看了就觉得赏心悦目。

其次,关于对角色的处理,李安身为一名男导演,他对女作者所写的角色有着非凡的理解和天赋,他将场景,服装,妆容等外部因素与眼神,动作等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将王佳芝这个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

更重要的是,李安在影片中有意将各种语言元素融入王佳芝的角色中,让她在各种场合中都能听到上海话和广东话,从而取得比原本更好的表现。

细节化的场景和情节

张爱玲往往擅长于在他的创作中创造出老上海的气氛,他的衣饰打扮,都非常注意,而这种气氛对故事的发展,对角色的刻画,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电影《色·戒》里,李安很注意布景中的每一个小点,他对上海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的发掘,花了大价钱,将南京路还原成一个真实的历史风貌,包括凯司令咖啡厅、西比利亚第一皮具厂、绿屋女服街等古老的标志,一个不少。

在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都是非常用心的。从汤唯手中的古色古香的皮箱,到她身着精致典雅的旗袍,到一张旧式的书桌,再到她背后的钟馗雕像,无不流露出一种淡雅而又妩媚的东方气息。

电影里的6克拉卡地亚大钻石、三轮车车牌上的数字,还有那辆用纸绳捆着的红、绿、白三种颜色的大风车,都是从张爱玲的作品里精心挑选出来的,最大程度上还原了20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历史风貌。

此外,李安还从香港借用了一套古老的玉石牌,并聘请专业人士指导上海传统的麻雀牌,让这部电影更接近于原著中所描述的那种气氛。

另外,电影《色·戒》也注意到了对主要剧情的综合和精炼。比如在一些妇女的打牌场面中,导演就能从各种角色的言语和表情中,将牌桌上的女性争斗表现的淋漓尽致。

又比如王佳芝在执行任务之前,到“凯司令”餐厅与邝裕民通电话的那一幕,使得剧情更为紧密。

在影片中,李安也没有像是小说中那样,随口一说,就把购买戒指的事情,变成了易先生事先计划好的事情。

他把一张明信片放在了一个信封里,一开始,王佳芝还以为这是一份绝密的资料,但是,在她看到那颗宝石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像是被触动了一样,怦怦直跳。

通过“我对钻石不感兴趣,我只想看到它戴在你的手上‘戴着‘你跟我在一起”等台词让王佳芝深深体会到了易先生对她的爱。

男性化的独特视角

张爱玲的小说总体上是以女权主义的角度进行创作的,但她的小说却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对那些心理的细致关怀。

在《色,戒》一书中,张爱玲以王佳芝为主角,她和易先生的关系,从一开始的暗杀,到最后的自我反省,“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

然后是感情上的接纳,“觉得是他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

终于领悟到了“那个人真的很喜欢我”。在王佳芝的感情发展过程中,易先生的各种表演只是一种“添加剂”。

在这部影片中,李安很聪明的改变了拍摄角度,将易先生放在了整个剧情的中心,他控制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他对王佳芝进行了一次怀疑一倾心—信任一爱慕四个发展过程,让王佳芝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心态。

这也是李安对男权主义观点的进一步诠释。这就造成了小说和影片在观众眼中所表现出的风格迥异:张爱玲的小说沉稳,内敛,所有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

《色·戒》则充斥着紧张气氛,从邝裕民的杀戮场面到易先生与王佳芝的爱情场面,无不打上李安的烙印,完全颠覆了原本的故事。

其次,在情绪的表现上,张爱玲的叙事比较隐晦,诸如“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等,都达到了他对男女之间感情的表现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在影片中,李安不仅通过人物的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他还使用了大量爆炸性的性别描写,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注意和批评。

大名鼎鼎的王安忆曾经说过:“如果写人不写其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真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

尽管李安在影片中采用了一些大胆的描写方法,其中也有一些商业的因素,但从艺术角度来看,我们更应当将其看作是以最初的感情来塑造角色。

将其视为角色内心的一种表露,从而展现出一种对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并着重于其对情节发展的推进。

另外,相对于张爱玲作品中的冰冷无情,李安使人物形象具有了更多的仁慈与情绪化。

比如,影片中有一段关于日本一家艺术剧院的剧情,这段剧情并没有出现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但导演却加入了一段特殊的剧情;

以易先生在艺术剧院那纯洁无暇的一面,让王佳芝有了喜欢上易先生的原因,从而将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影片的最后,在易先生下达了处决王佳芝等人的命令之后,他进入王佳芝的卧室,在床边摸着床单,久久没有说话,这些都显示了易先生对于王佳芝去世的悲痛。

梁朝伟更是将他那双眼睛里噙满了眼泪,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与书中那个冷漠的易先生,借着这样一个阳刚之气的角度,李安将易先生的人物塑造得更加丰富,也更加人性化。

个性化的故事叙述

张爱玲的故事为《色·戒》的影片创造了很大的想象余地,而《色·戒》则以浓墨重彩的时间气氛与精致的画面来重新诠释张爱玲的故事。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色·戒》是一个充满“反高潮”的叙事,而李安的这部影片在继承了原作的同时,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再现了“反高潮”。

李安在王佳芝的身上加入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她的成长过程,一条是关于她对国家的仇恨。

王佳芝知道自己的爸爸在英国再婚后,独自一人去看电影,默默地流泪,这一幕充分的展现了她内心的悲伤。

王佳芝是在一次极为巧合的事件中,被一群狂热的爱国人士所利用,成为了一名刺客的角色。

在影片中,王佳芝为了取信于易先生,扮演“麦太太”的角色,而被迫失身于同伴梁闰生,这让她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而为她最后迷惑在伪装的刺杀行动之中埋下了伏笔。

王佳芝用自己的生命代入到了易先生的身上,但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她却渐渐的失去了自己所饰演的人物与真实的生活。

这就造成了接下来的一幕,虚假的真实,导致了最终的爱情幻想。在电影中,她在被揭穿之后,她坐在三轮车上,让车夫去“福开森路”,那是她和易先生幽会的公寓。车夫问:“回家呀?”王佳芝答:“嗯。”。

从这个对白中可以看到,她其实是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家的,李安在电影中给王佳芝设定的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处境,只有和易先生在一起,她才能感受到爱情和家的温暖。

就象张爱玲在长篇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影片中的三个激情镜头,既是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的宣泄,也是一种权力的较量,被导演用一种极为沉闷的手法,为王佳芝最终将戏演成真,放虎归山,招致灭顶之灾,以及后续剧情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结语

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不同于小说的鉴赏,所以电影和电视剧的改编一直是电影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问题,这就要求电影和电视剧都要以一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创作方式去处理好张爱玲的故事。

综上所述,《色·戒》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对张爱玲原著小说的一个最成功的改编,李安用自己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刻的诠释,较好地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解读,为其他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责编: juanjie)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