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青光眼的症状是什么青光眼的症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9-26 12:05:31来源:网络转载

青光眼的症状是什么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眼科疾病,致盲率是非常的高,因此在青光眼发病早期就应该及时治疗。那么青光眼的症状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青光眼的症状表现

1、视力逐渐下降

验光配镜视力矫正不到0(对数视力表为5.0),尤其高度近视者,戴适度的眼镜后仍常有头痛眼胀感。由于高度近视的巩膜(眼白部分)变长,弹性明显下降。所以出现高眼压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患者容易疏忽,而视力却在悄悄损失,医生也往往易漏诊。

2、头痛

青光眼患者平时喝水较多一次喝水超过300毫升时出现头痛。这是因为饮水速度快,量多,可使血液稀释引起渗透压降低,进入眼内的房水就会增多,从而引起眼压升高。患者常在饮水后15~30分钟出现眼胀头痛。

3、早晨起床后看书报较吃力

易出现鼻梁根部酸胀和眼眶前额胀痛。因为正常人的眼压有昼夜波动的规律,一般清晨偏高,夜间较低。青光眼患者24小时的眼压波动幅度更大,故早晨眼压就更高,就会出现症状。

4、眼胀

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如看电影、电视或在暗室工作),便有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眼前如同有一层云雾,这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突然进入急性大发作期。

5、虹视

晚间看灯光出现五彩缤纷的晕圈,好比雨后天空出现彩虹一样,医学上称虹视。这是由于眼压上升,角膜水肿而造成角膜折光改变所致。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遗传因素(15%)

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5%-16%。

2、屈光因素(25%)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详细检查。

3、解剖因素(10%)

但患者出现前房浅、晶体厚或者是眼轴短和角膜直径短的情况下,则会导致眼睛的前房角狭窄,从而使得出现放水无法正常排出,而引起眼内压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的形成。

4、年龄、性别(10%)

开角型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

5、不良生活习惯(15%)

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青光眼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青光眼专家介绍,使用点眼药或内服药来控制房水的产生和增加房水的排出。在治疗中,要定期测量眼压和视野,以便观察药物疗效。

2、手术治疗

所有一经确诊的闭角性青光眼及药物不能控制至目标眼压的开角性青光眼或继发性青光眼,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青光眼一旦确诊,需终生治疗。

3、中医疗法

中医已经使用针灸疗法和草药来降低眼内压。中医中,眼睛是肝脏功能强弱的反应。

4、冷热敷法

短时间在眼睛上交互冷热敷可以有助于提高眼部循环:热敷可放松神经,促进循环;冷敷刺激眼部循环。可以先热敷2分钟,接着热敷2分钟,接着冷敷1分钟,然后重复2-3次,但要总是以冷敷结束操作。

青光眼吃什么好

1、冬瓜赤豆汤

我们先准备好冬瓜,然后连着皮将它洗干净,和赤小豆一起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好就能够吃了。

2、小麦大枣汤

淮小麦50克,红枣10枚,加水适量共煎汤,每日2次,早晚各1次,食枣饮汤。

3、枸杞羊肾汤粥

鲜枸杞叶500克,洗净切碎,羊肾1对,洗净去臊筋后,切碎,大米250克,淘净共煮成粥,分数餐食用。

4、生地青葙子粥

生地15克,青葙子9克,陈皮6克,加水适量共煎汤去渣后取汁,加入粳米60克煮粥,每日1剂,连服7天。

5、莲子百合饮

我们将适量的莲子和百合加入一些水一起煮,用小火炖,然后用白糖进行调味,每天喝一次,在睡觉之前喝。

看过 青光眼的症状表现 的人还看了:

1.青光眼能治好吗

2.青光眼是怎么形成的

3.什么原因会出现青光眼

(责编: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