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白岩松遭病痛摧残,体重骤降50斤,夜不能寐,曾多次思考自杀之念

发布时间:2023-09-05 11:14:26来源:网络转载

从“牛棚少年”到“央视一哥”。

一路走来,白岩松凭借幽默又不失严谨的主持风格深得大众的喜爱。

他参与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许多重大事项的直播解说,可谓人生赢家。

可谁能想到,在镜头前耀眼自信的白岩松,背后却身患抑郁症,多次自杀未遂。

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竟会让白岩松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01.

事情还要从白岩松小时候说起。

他是内蒙古人,出生在呼伦贝尔的草原上,那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可当时正是“文革”时期,白岩松的父母都是老师,就被下放到了农村接受教育。

于是还没满月的他和哥哥跟随父母一起住到了乡下的牛棚里,与牛为伴,成了“牛棚少年”。

因为环境恶劣,有许多岩松,“白岩松”这个名字由此诞生。

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像从岩石中生长的松柏那样,坚韧不屈,迎难而上。

白岩松小时候很是调皮,常常逃学去看书踢足球,成绩一落千丈,父母怎么打都不管用。

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虽然贫穷,但很幸福美满,这是白岩松童年里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

可父亲还没看到白岩松长大,就得了癌症去世。

这对八岁的白岩松来说,记忆尤其深刻,特别是看到因为没钱,父亲只能躺在家里的小床上靠一碗碗药水续命时。

父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眼里都是毫无求生的希望。

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贫穷和疾病的可怕。

在父亲去世前,嘴里还念叨着让他和哥哥要听话,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他后悔极了,悔恨自己为什么没能在父亲活着时好好学习,让他在去世前都要为自己担心。

家中的顶梁柱去世,本就入不敷出的家里更是贫穷,只能靠着母亲教书的微薄工资度日。

白岩松把母亲的艰辛看在眼里,变得懂事起来,他拼了命的学习,成绩很快就名列前茅。

每天放学后,他也不踢球了,跟哥哥一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打好水,备好饭菜。

内蒙古缺少干净水源,喝水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打,他和哥哥就每天结伴去打水。

尽管水桶的扁担把他幼嫩的肩膀磨的血迹淋淋的,但他仍然不愿放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白岩松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高考时更是超常发挥,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新闻系。

“牛棚少年”终于走出了草原,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02.

进入大学后,白岩松很是迷茫。

他觉得自己像完成了一个任务,但却不知道进入大学后该怎么办,以后又该去哪。

班里大部分都是北京的户口,天生带着一股优越感。

还有些学生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可家境优良,举手投足间自信开朗。

白岩松成了班里唯一一个来自贫困乡下的学生。

他的衣服和文具都是破破烂烂的,与旁人格格不入。

为了掩饰不自在,白岩松常常带着墨镜,怕别人看到他拘谨的眼神。

渐渐地,他变得自卑,性格内向,很少跟别人交流。

他怕看到别人那种厌恶,轻视的眼神,即便根本无人注意到他。

(责编: zifu)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