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2-12-20 20:13:06来源:网络转载
【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感伤时事,看到花开时泪水 溅到花上;怨恨离别,听到鸟叫也使我 心惊不安。感时花溅泪:这两句有人认 为是拟人写法,即花儿伤时,洒下眼泪; 鸟儿恨别,心惊鸣飞。 【译注2】 写安史之乱时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意谓因感伤时事,面对盛开的花朵也流涕兴悲;回忆离乱中与家人隔绝时的情景,听到鸟声和鸣,反而更感孤身在外的愁恨。以丽景衬哀情,其哀倍增。含蓄深沉,真挚动人。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因感伤时 事或生离死别而悲伤。 [例]“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当一个星期后,我离 开西安时,我的心头仍然十分依恋七贤 庄一号的灯光。(徐子芳《七贤庄一号 的灯光》) 二、用以形容移情现象,即人 在伤心悲哀的时候,会移情于物,觉得 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令人悲愁或与人同 悲。 [例1]人在悲哀的时候,伤人堕泪, 感到心灰意冷,悲观绝望,看世界的一 切都是死灰色,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李镜流、李树珍《生活中的 心理学》) [例2]只在世界上有了人—— 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 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 什么“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 不知有千千万万。(冰心《病榻呓语》) 【全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①国破:指长安沦陷。古人称京都为国。山河在:大自然的山河依旧存在。 ②此句意谓春天的城市,草木长得很茂盛。暗示居民多已逃亡,人烟稀少,故杂草丛生。 ③此句意谓诗人感伤时局危殆而溅泪,觉得花上的露水也是为时局溅泪。时:时局。 ④此句意谓诗人愁恨与家人隔绝,觉得鸟儿也为恨别而心惊。 ⑤烽火:指战争,古代边防军发现敌人进犯即燃起烟火向京城报警,称烽火。三月,指时间很久。 ⑥家书:亲人的消息。其时杜甫家属在鄜州,不通音信。抵万金:值万金。极言其难得可贵。⑦二句意谓白发越搔越少,简直不能插簪子了。短:少。浑欲:简直要。胜(sheng):经受。簪(zan):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鉴赏导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在长安,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中即景生情,抒写了忧时伤乱的感慨。 【鉴赏】 我们仔细地咀嚼起首两句,它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山河草木的热爱。长安沦陷了,满眼山河依旧,而人事全非。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可因为战乱,荒城草木丛生,一片凄凉。一个“深”字点明了草木的茂密,也倾吐出自己的深情;一个“在”字,表明了物是人非之感,也肯定地说出对祖国的信念与自己的凛然正气。 三、四句承接着“国破”“城春”而来。长安沦陷了,美好的景物反而结成了深愁的种子。感念时世无常,悲恨离别,而对花溅泪,听鸟惊心。 五、六句诗人将意思更加深入了一层,既描写了国事,又写到了家愁。春来三个月,一直烽火相连;一封家信,真抵得万两黄金!这样的国难家愁,搅得人心都要碎了。 诗的最后,写出了自己因焦虑忧愁而未老先衰的形象: 一头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连发簪都戴不上去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料峭的春风中,诗人登高望远,只觉得两鬓的丝发垂垂的,萧疏的,看到人事全非,诗人喃喃自语:“长安沦陷了……” 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具有特征性,为杜甫所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 “沉郁顿挫”,这首诗就体现了这一风格。 【鉴赏要点】 [1]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3]风格沉郁顿挫。


 

(责编: xiaoxiao)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