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李友满:第一封家书

发布时间:2022-09-28 22:49:14来源:网络转载
第一封家书
 
■ 李友满
 

20多年前的春天,我写了此生的第一封家书。那年春节都我在老乡的帮带下来到杭州打工,进了一家服装厂上班。由于刚开始工作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和从未出过门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以致我即便心里万分思念远方的亲人,却不曾提笔写信报平安。

大约在五一前后,有老乡要回老家插秧(那时还种早稻),老乡是我们我隔壁村的,离我家不远,我就托他带了一份家书回去,信是委托他带到我在镇上工作的一位表哥那里,由表哥代为转交。

20多年了,信的内容我大致还记得,简要的汇报了工作情况,作息时间,信中写到初次出门,饮食不习惯,喝不惯有消毒水味的自来水和杭州菜的清淡,希望爸妈带点老家的茶叶和辣椒糊来。最后说些叫他们注意身体的话。

20天后,老乡返回岗位,父母亲委托他带了很多家里的特产,除了我说的茶叶和辣椒糊,还装了满满的一罐炒米粉、一包白砂糖和一封父亲口述三兄执笔的家书。

接到满是父慈母爱的东西我欢喜雀跃,打开家书我泪如泉涌,看信之后我才知道,从正月十六出门到他们接到我的家书这三个多月,我音信全无他们在家很担心,天天盼望能收到我信,我是家中的幺儿,身材矮小且瘦弱。他们担心我出门在外被人欺负;担心我找不到工作捱饥受饿,流落街头;担心我学坏……当我读到三哥在信中责问我难道不想念家和年迈的父母吗!我忍不住的泪如雨下。我错了,我太任性,让他们操心、担心了。

我何尝不想他们!只是刚出门参加工作,千头万绪,什么都不会,身心俱疲。从那以后。不管工作怎么样,我都坚持经常写信给父母亲,至少一月一封,父亲有个习惯,如果我写的信没有两页纸,会不高兴。所以每次写信我都尽量找些他喜欢的话题,或多唠叨几句、或字写大点、空格多一点,一定要写满两页纸,且署名在第二页的右下角。

2003年左右,家里有电话了,我一段时间没写信,打了几次电话,父亲说长途话费贵,让我还是写信。我知道他老人家不仅仅是心疼话费,更多的是想看看那熟悉的文字,那是一份跨越千里的父子思念。信可以重复的看,闲坐时我们想起对方时,拿起来读一读,感觉就在眼前,那份亲切是电话无法匹及的。

我的第一封家书是三哥执笔回信的。从那之后,我每次写信都是父亲回的。父亲是个老夫子,曾经做过生产队里的出纳和村里红白喜事管事的。父亲年老之后写的字只有我能看懂,有很多现在不用的二次简化字和不规矩的繁体字(比如门里一个开字)。有一次他手头没有圆珠笔,还拿我写春联的毛笔写了蝇头小楷回信给我。

现在想起来,一位古稀的老人,重新拿起落下了半辈子的毛笔,带着老花眼镜,微微颤颤写蝇头小楷是多么的吃力…….

父亲写信一般在上午,每次边写边念给母亲听,先写草稿,再誊抄。写好之后去镇上邮局寄信,再去镇上的表哥那里小坐一下,偶偶吃个中饭,再回来。

曾经几年我工作相对稳定时,我在家买几个信封,把地址写好,邮票贴好给他老人家备用。

母亲思念我比父亲多一些,每次想我就问父亲,小伢子多久没来信了,父亲就把信拿出来看日期,再和母亲念一次……

我的最后一份家书是在2007年的初冬,内容不记得了。

2001 年、 2005 2008年,我的母亲、三哥、父亲不幸离世。如今第一个给我写家书的人、我最要写信报平安话亲情的人都已然不在,留下孤独的、书信无处寄的我,空悲切!近年意外得知当年那个帮我捎带今生第一封家书的老乡也意外辞世了,更添惆怅了。

漂泊在外,每次搬家都会丢掉一些东西,但我还保留着父亲给我的回信。在老家陈旧的木箱里还有我曾经寄给父母的信,每次回去,都要打开看看……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