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铁皮鼓》:以孩子的视角,展现荒诞图像的艺术审美之妙。

发布时间:2023-09-25 11:49:21来源:网络转载

一、文学与电影相结合的背景

1、《铁皮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铁皮鼓》原是一部由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荣誉博士葛尔·格拉斯(Günter Grass)于195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一个幼童的视角,描绘了二战前后德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们的生活遭遇。格拉斯以独特的荒诞现实主义风格,将儿童视角与历史政治相结合,刻画了一个颇具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小说的创作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德国刚刚走出二战的阴霾,国家和民众都陷入深深的困境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格拉斯对儿童视角产生了兴趣,试图通过儿童的视野来审视成人世界,揭示战争对儿童成长和心灵的摧残。

2、儿童视角在文学与电影中的应用概述

儿童视角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和电影表现手法,它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呈现出天真、率真和纯洁的视角。

儿童视角在文学和电影中的应用多种多样,它可以用来揭示成人世界的荒诞和荒谬,突显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冲突,同时也能够唤起观众对于纯真童年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在电影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也十分广泛。许多导演在创作中通过儿童角色的视角,展现了孩子们纯真而又深刻的体验,同时也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复杂进行了批判。

像《雨中曲》、《孩子们的战争》等影片,都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战争和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

儿童视角在文学和电影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还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铁皮鼓》作为一部兼具文学与电影特色的经典之作,巧妙地将儿童视角与荒诞现实主义相结合,呈现了独特的荒诞影像。

二、儿童视角在《铁皮鼓》中的表现

1、《铁皮鼓》剧情简介

《铁皮鼓》的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初的德国,主要围绕着小男孩奥斯卡·马特塞克(Oskar Matzerath)展开。

奥斯卡出生在一个普鲁士家庭,他在出生时就拥有超人的智慧,并且拒绝继续成长。在他三岁生日的那天,他得到了一把小铁皮鼓作为礼物,并且决定永远不再长大。从此以后,奥斯卡只停留在三岁的年龄,却有着成人的心智。

故事中,奥斯卡对成人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反叛。他通过敲击铁皮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他也能发出尖锐的高音尖叫,这成为他在与世界交流中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二战期间,奥斯卡成为了一个见证者,他用自己特殊的视角来体验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荒诞。小说中通过奥斯卡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战争、爱恨情仇、荒诞与现实交织的世界。

2、摄影与视觉表现手法

在《铁皮鼓》的电影版中,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Volker Schlöndorff)运用了独特的摄影和视觉表现手法,以奥斯卡的视角展现故事情节。

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使用鱼眼镜头来呈现奥斯卡的视觉体验,使得观众感受到儿童视角的特殊感受。

并且电影中还大量运用了特写和低拍摄角度,以及非线性叙事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奥斯卡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纷乱,以及他对战争和成人世界的深深困惑。

在视觉上,电影通过刻画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荒诞,以及奥斯卡与成人世界的冲突,呈现了一个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荒诞影像。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呈现,使得《铁皮鼓》成为了一部风格独特、富有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

三、荒诞主义与儿童视角的交织

1、荒诞主义艺术特点

荒诞主义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和艺术流派,它试图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夸张、颠覆和扭曲,揭示生活的荒谬和无常。

荒诞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无意义的,而个体在荒谬世界中所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这种对现实世界的颠覆和讽刺,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使荒诞主义成为一种强烈的批判性艺术形式。

2、荒诞元素在《铁皮鼓》中的运用

(1)视觉荒诞:电影版《铁皮鼓》中采用了鱼眼镜头等独特的视觉手法,使得画面产生扭曲和夸张的效果,呈现出奥斯卡特殊的视觉体验。

(2)故事情节的颠覆:小男孩奥斯卡拥有超人的智慧却停留在三岁的年龄,这一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成长观念的颠覆。他敲击铁皮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行为在现实世界中是荒谬而又奇特的。

(3)人物性格的荒诞:奥斯卡的父亲成为纳粹党党员,与奥斯卡的反感形成鲜明对立,这也是对成人世界价值观的颠覆和批判。

(4)战争的荒诞:小说中描绘的战争场面,通过荒诞的细节和情节,呈现出战争的疯狂和荒谬性。

(责编: zifu)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